close
 

 在畢業踏入社會一段時間後的20好幾歲,

偶而在思想起未來方向時會感覺很矛盾,

疑惑自己想要的人生究竟是什麼樣子。

 

是像從女孩時期便嚮往的一般,

找個全世界最疼愛自己的人,

早早結了婚、築了屬於自個兒的巢,

生2、3孩子,

在輕熟的年華裏忙碌于胎教、

拉梅姿呼吸法、

親身哺餵、

嬰兒副食品、

兒童繪本100選、

煩惱從幾歲開始該栽培什麼才藝?

孩子就學該要公立還是雙語,或森林小學?

如梭歲月中汲汲營營、庸庸碌碌卻甘之如飴,

待幼鳥離巢時,

已是半百熟齡。

 

或者,

順應這個世代年輕菁英的潮流,

不斷地往裏挖掘自己:

追求嚮往的工作,即使賺錢不易、

學習第二外語,甚至第三、第四、

一只背包壯遊四海、出國留學、遠到弱勢國家當志工、

登百岳,在等待流星雨來臨的山頂露營、

逐浪,海潛並學會順道帶走海洋垃圾、

循著地圖探索日漸消失的人間淨土,

在有限的青春裡到處留下足跡,

最後帶著滿世界的閱歷,

靠港停泊,

settle在平凡卻樸實溫暖的家鄉。

 

就這樣簡單將我的人生劃作二分選擇題而苦惱,

身邊的男性友人笑笑說:

「妳們可好了!還有得選,

像我們男生就只能選plan B。」

 

還是少女的時候,

無前提的設定自己要在25歲結婚,

30歲前生小孩;

然而到了屆滿25時,

卻又發覺要遇見甘願與他步入婚姻的人,

這麼困難。

曾與和自己頗有默契的男性交往,

也發展許多共同興趣,

每次一同出遊都留下美好的記憶,

但他年紀輕尚在學,往外發展的欲望強烈,

幾次破壞信任的出軌後,

感情仍告終;

下一回,我便和公司上班族交往,

談論起工作、同事的確令人感覺踏實,

且他家境富裕,

雙親又是明事理、白手起家受人尊敬的董座董娘,

同居時曾有女性友人來訪,說:

「哇塞!妳可要好好抓住他啊!」

「哎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廚房呢!」

語氣裡滿帶著妳可以少奮鬥十年~

別做那份血汗又勞心的工作了,

坐等當貴婦之類的含意。

雖然我並無當貴婦的志向,

不過衣食無憂的生活、寬敞的房子、

出遊的車,

確實會讓人在思索分開與否時,

猶豫上那麼幾分。

但他上班態度不積極、

性格裡還帶著公子哥般的散漫感,

除不去的任性和愛依賴的孩子氣,

滿口想結婚卻沒有想過憧憬的婚姻是什麼樣子,

以及終日爭吵。

當下班回家總看到脫下亂丟在客廳的褲子、

回到房間看到光著屁股趴在床上滑手機的男友時,

我迷惘地問自己:

「這不是我想要的婚姻、」

「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這完全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該求變嗎?」

在結束那段關係的同時,

我也決定結束上一份工作——

那是份相當具使命感、

但之於我而言只是為盡到一點社會責任的崗位,

走出舒適圈,

決定踏上為期一年的工作假期旅途。

而在出發到日本以前,

我又遇上一個工作認真、

還無微不至照顧我的男人,

套句facebook上已經被做成圖片的標語:

「真正愛妳的男人,

最高境界是把妳當女兒養;

而不愛你的男人把你妳當媽用。」

他就是那個把我當作女兒疼愛的類型,

放洗澡水、摺衣服、摺被子、

送愛心便當,還買我喜歡的卡通圖案便當盒裝、

裡面總是對我腸胃好的菜、

燉四物雞湯、炒鱔魚炒麵樣樣有、

腳痠了可以揹我上樓、幫我按摩,

對我這麼疼愛,又努力賺錢,

連我的前主管也說:「是個肯做事的男孩子。」

不能結婚嗎?

其實,是可以的。

但也許是我對他用情不夠深——

上一份工作給了我很多體會,

例如若我要結婚,

就要找一個就算他後半輩子癱瘓要我照顧,

我也無怨無悔的人。

也許時機不對——

認識他的時候,

離出國的日期僅剩三個月。

也許我想婚的念頭已經變了——

在上一段感情告終、

我將滿25歲的時候,

已慢慢走向了追求屬於女性本身的自我實現那條路。

也許我們缺乏了一點靈魂交流,

而他真的太不愛唸書了——

我嚮往的婚姻伴侶,

就算無法在家吟詩作對,

也是能互哼小曲兒、

同讀一本書籍、

看場電影後能討論及傾訴感動的對象,

就像相互扶持的同儕那樣。

於是在來日本前我們協議分手了,

與其分隔兩地又要試圖綁住彼此,

不如在各自這一年間自由發展,

若回國後仍有緣分,再續。

 

我的遊戲劇情,

就從副本A,轉向了副本B。

 

其實還是有些迷茫,

對於自己究竟想要如何的自我實現;

前陣子在語言交換的app上,

跟一位年長的法國人聊到這樣的話題:

「I'm looking for what I really want to do.」我說。

「That's normal. Don't worry.」他這麼回答,

「It's better to take some time to figure out what you want to do 

than rush and being disappointed.」

他分享自己做過許多工作,

待過數個養牛場、

4年的點心師傅、

1年的工廠工人、

10個月曾在愛爾蘭生活、

4年的郵差、

8年在醫院當Caregiver、

4年在大學擔任研究及教學助理、

以及非常多年的法語教師;

現在他定居在淡水,

那是我最愛的城市。

這番話給了我些許勇氣,

更加能理直氣壯的計劃看似沒什麼目的的一年「假期」,

不求能存很多錢,

但求有很多新的體驗。

 

畢業進入職場時總會有汲汲營營的壓力,

特別是男孩子,

有的人為了早些上工作崗位,

用盡手段去拿免役資格;

且各種資訊管道都灌輸我們:

訂定短期、中期、長期計劃,

如果你只埋首工作而沒有想好你五年後要達成的目標,

你便會停滯不前、一事無成。

但其實人生還很長,

花個一、兩年,

或者流浪、或者和自己深度對話,

又何妨呢。

成功的人生並不只有那種按部就班達成目標的那一種成功,

那確實很令人佩服;

不過隨著際遇而安,

認真面對每個當下的體會,

也是種成功的人生,不是嗎?

arrow
arrow

    Raff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